- 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新闻动态
-
香港文汇报专访习近平最敬重的老师陈秋影
新闻来源于:奥杯赛办公室 发表于:2018-10-23 10:41:40 浏览32734次 按:近期,奥杯赛组委会秘书长、执委会主席陈岩专程陪同陈秋影老师接受香港文汇报的专访,9月10日教师节香港文汇报全版刊发。专访文中说:“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是陈秋影为人师表的准则。‘我会更新知识,不能让学生感觉乏善可陈,落后于时代’。退休之后的陈秋影,在继续从事儿童文学创作之外,还潜心国学研究,她参与主编《在国旗下的讲话•国学篇》,并且担任学钜大国学工程的顾问,她想在精力尚好的岁月中仍然致力于推动国学复兴的崇高事业。”特别说明的是,陈岩主席是《在国旗下的讲话•国学篇》的主编(该书第一版有习近平同志的题词)和学钜大国学工程的秘书长。
陈岩主席陪同陈秋影老师专访
陈岩主席、学矩大国学工程委员会办公室执行主任舒静与陈秋影老师在一起
各大媒体纷纷转发以下新闻
1965年9月,从北师大中文系毕业后已经有5年教学实践的陈秋影老师在八一学校又迎来新一届学生,与一位勤学好思、宅心仁厚、朴实谦逊特别是热爱杜甫诗歌的12岁少年学子就此结下师生之缘。此后的50年间,无论环境如何变迁,师生联络从未间断。陈秋影老师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接受香港文汇报独家专访,谈起习近平--这位令她骄傲一生的学生,讲述习近平50年来尊师重教的经历。■香港文汇报 记者 刘凝哲 凯雷 北京报道
1996年,陈秋影老师与习近平、彭丽媛夫妇在福州重逢。受访者提供
2003年,陈秋影与习近平师生再次相见。受访者提供“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陈秋影引述孟子所言来概括习近平青少年时代的经历。担任教师工作近20年的陈秋影,教过的学生千人以上,她能够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来判断孩子们的家教和素养。在习近平升入中学的年代,虽然他的家庭正遭受磨难,尤其是他的父母在政治上备受委屈,但“一个13岁的少年,却能表示得如此平静,小小年纪就‘每临大事有静气’”。她说,习近平从小就“很沉稳”,从来没有听说跟同学闹矛盾的事,遇到什么事情都会谦让,“喜欢读文史类书籍,尤其喜欢杜甫的诗”。
陈秋影老师年逾古稀仍笔耕不辍,潜心研究国学。记着 刘凝哲拍摄陈秋影老师记得习近平刚升入初中的时候,那是1965年的秋季,当时习近平和他的一些小学同班学友,都进入一(四)班学习。在班里,习近平的年龄稍小,大约刚满12岁。但是已有数年教学经验的陈老师很快就发现这位 很少在课间休息时喊叫打闹的小小少年,性格十分稳重仁厚,他在课堂上勤学多思,下课后还要向老师请教一些问题。
陈秋影喜欢杜甫的诗,在课堂上讲授杜甫的诗,“是那种悲天悯人的、充满人民性的、怀抱苍生的诗歌”,这并不是每一位同学都能有如此认识。她还记得,当讲完杜甫的《绝句》,习近平在下课之后来主动来问老师,说他十分喜爱杜甫这位大诗人,还希望更多的读一些杜甫的作品,陈老师当时提到了《望岳》、《春夜喜雨》等。这件事让陈老师看到了习近平在求知方面永不满足的优秀品质。
在2014年“六一”儿童节前夕,习近平在海淀民族小学举行座谈会上,回忆起陈秋影老师当年讲的语文课、讲的诗歌,回忆起当年在八一学校的情景,而特邀在座的陈秋影也听得满脸笑意。这是师生二人最近一次见面。陈秋影也是唯一一位,由习近平向公众介绍的他的老师。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到八一学校任语文老师的陈秋影。受访者提供“做教师是我的宿命,也是我的天职”,陈秋影对记者说,她自幼生长在充满文化气氛的知识分子家庭,她的小学、中学和大学时代分别在著名的辅仁小学、贝满女中、北京师范大学度过。这些良好的教育,给她的一生留下深刻印记。甚至在文革那个癫狂的年代,这些自幼形成的品格,令她敢于批评违反政策的种种暴行,给予八一学校那些家庭遭受磨难的少年人真诚的关心和心灵慰藉。
“他曾跟我讲起过一件事,有个作风很差的小学体育老师,在文革武斗之风兴起时欺负他,说他是‘黑帮子女’,我就告诉他,这样的人不配称老师,就是流氓”,年逾古稀的陈老师回忆起这件事仍十分激动,谈到动情处甚至眼含热泪。她说,在当时很多人已经吓到不敢说话的时候,她敢于站出来坚决反对,“其实我当时没有具体帮助习近平什么,只是在情感上同情他”。
1968年习近平刚15岁,即赴陕西农村插队锻炼,后来又经历了一些曲折才得到进入清华大学学习深造的机会。毕业工作后主动选择到基层,一步步走上从政的道路。作为习近平少年时代的老师,陈秋影一直通过各种渠道,关注着这位优秀学子的进步和成长。她曾经在一封书信中对习近平说:“你是大器之才,我相信你在各个不同的岗位上,都能把工作做得十分出色。希望今后能够经常得到你的好消息!”
陈秋影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习近平身上有最实际的体现。他对曾经的母校和老师们一直记挂在心。习近平在外地工作期间,每逢有来北京开会或是处理党政工作的机会,他总会抽出一些时间,和少年时代的学友相聚,或是去拜望教过他学习课业的老师。陈秋影在90年代曾遭遇过一次车祸,习近平曾亲自到家中探望。当过习近平班主任的齐荣先老师,身体一直不好。习近平来京开会时,带妻子彭丽媛曾经一起去齐老师家中看望,还嘱咐身边的同志为老师找医生,找对症的药品。这种细致的关心照顾,使老师们内心十分感动。
个人简历
陈秋影,女,1939年5月出生于唐山市,汉族,笔名:凌波、佳音。自1946年开始,一直在北京生活,完成了从小学、中学直至大学的教育,196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历任北京市八一中学语文教师,《北京少年》编辑部编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室主任,《幼儿画报》、《孩子天地》主编,编审和顾问。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系北京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过冬的奥妙》《伪装大师奇遇》《我爱五星红旗》、《陈秋影童话专集》。
陈秋影忆习近平二三事 曾以为父亲是副经理 看到好人被欺负会流泪
陈秋影老师接受香港文汇报北京分社执行总编辑凯雷(右)、香港文汇报北京分社助理总编辑刘凝哲(左)专访。陈岩 拍摄
讲起学生的轶事,陈秋影的笑容温暖又慈蔼,她向记者讲述了几则或亲身经历或从习近平同学处了解的二三事。
2014年“六一”在民族小学组织的那次座谈会上,习近平向包括陈秋影在内的与会师生,回忆过一段自己在八一学校小学部就读时期,也就是他7岁左右时的一个故事。她引述着习近平当时幽默的话语说,“八一学校是部队子弟学校,我的同学家长大部分都是军人,每逢周末,他们的家长来接送同学时都穿着军装,戴着肩章、领章,很神气。我就想我的父亲怎么没有肩章呢?周末回家后,我问家里人,我爸爸怎么没有军装,没有军衔啊?家里人告诉我,你父亲不是军队系统的,你父亲是副总理啊!第二天,我回到学校宿舍,得意的告诉小伙伴们,我知道我爸爸是做什么的了!他是副经理!结果,同学们还搭茬问道,副经理?你爸爸还管商场吗?”
“全场都哈哈笑起来”,陈老师说,孩子们之间稚气的对话,正表现出习近平从小的良好的家教,“他的家里人非常低调,习近平的父亲从来不准许孩子们的虚荣与攀比。习近平的成长中也没有纨绔子弟、公子哥那一套。”
陈秋影老师曾多次见到习近平与彭丽媛夫妇。更难得的是,他们在上世纪90年代时,还曾在福州一起唱过卡拉OK。“我发现他们的关系非常融洽,彭丽媛非常配合他,两人互相理解,都给彼此留有足够的信任和空间”。陈老师说,彭丽媛还曾对她说,听齐心老人讲,习近平小时候非常有同情心,他看书的时候,看到好人受委屈就会流泪。“近平从小就是个特别仁义的孩子,仁厚就是‘泛爱众,而亲仁’的境界,习近平正是具有仁厚之心的人”。
另一则从八一学校知青处听来的故事,令陈秋影有些心酸。“习近平他们在陕西插队的生活非常艰苦。一次,北京市组织慰问团,由八一学校的孙乃东任团长,正好到了习近平插队的延川。知青们平时吃的特别差,细粮都吃不上,但恰巧在慰问团来到那天,几个知青凑钱买了几个鸡蛋,中午吃的炒鸡蛋。结果孙老师看到说,原来你们过得挺好啊,还有鸡蛋吃。其实,习近平这些北京知青平时根本吃不到这些。”
陈老师说,习近平1968年赴陕西农村插队劳动,以顽强的毅力在最基层的农村生活中锻炼成长,时刻注意在劳动实践中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在各方面都发挥了骨干作用。“在陕西插队劳动的两万七千多名北京知青中,他是第一个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人”,陈秋影骄傲的说,这足见农村群众对他的肯定与信赖。农村的生活经历,使习近平切实深入地看到了中国农村的现状,他和农民结下了深厚感情,时刻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
师生共进步 “您永远是我的老师”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我刚刚看到了习近平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上,他的风度越来越好,讲话行动都非常得体,讲到‘三个必胜’传递出浩然正气,有大国领袖的胸怀和气度”,陈秋影老师的言语中难掩对学生的赞许之情,尤其是阅兵后广播嘉奖全体官兵,“这就是他的为人,就是他看到子弟兵们为国家尽心尽力,圆满完成受阅方队的任务,就一定要表达他对大家的感谢、他的爱”。
陈秋影老师说,习近平时常会带几本书给他,有时候是他的博士论文或是著作,有时候是他新到任省市的介绍,甚至有时还会在冬日托人送来几头福建水仙,这些都令陈老师倍受感动。当水仙开花,散发出脉脉清香,陈老师心中会涌出诗一般的感想:多好!这就是我的学生一片清香的心意啊!
作为语文老师,陈老师尤其关注学生的文学造诣。“习近平对热爱人民和脚踏实地工作的干部格外有感情,我看他为焦裕禄填了一首词:《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这首词的韵律,平仄处理都非常好,看来他在研习古典诗词方面确实下了很多功夫”,陈秋影充满自豪的说。
不只是老师看到学生的进步,学生对于老师的成绩也会给予肯定。陈秋影说,她在1975年离开八一中学,到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工作,近年来更是出版不少儿童文学著作。当年习近平在得知陈秋影的著作发表后,曾高兴的告诉周边人,“我的老师现在是作家啦!”
1999年夏天,已退休的陈秋影老师笔耕不辍,新创作出版了一册十余万字的童话集,由湖南少儿出版社正式出版。她把还散发着油墨香气的新书寄赠习近平,作为精神上的沟通与交流。
不久之后,习近平寄来回信,信中对陈老师退休之后仍辛勤耕耘不止表达敬佩。他写道,“尊师敬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如毛主席对徐特立老人所说的那样:您过去是我的老师,现在仍然是我的老师,将来还是我的老师。”这封信寄出的时间是1999年11月19日,但是陈老师至今仍能背诵朗读这封感人至深的回信,她还在向其他老师们授课时也讲起这封回信,“很多老师被这种尊师重教的真挚感情所打动,流下热泪”。
师生多次见面 寿山名章赠恩师习近平在1996年赠送陈秋影老师的寿山石名章。受访者提供
陈秋影的书柜中珍藏着一方寿山石印章。这款六寸长的龙纹名章,边款上刻着:“陈老师惠存 习近平赠 丙子五月”这十几个隶书小字。“这款印章,在我心中有着无比的重量,因为这是近习近刚刚担任福建省委副书记赠送我的”,陈秋影回忆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只有对十分亲近和尊敬的人才会赠送名章,这份沉甸甸的师生之情,至今令她感动不已。
1993年9月,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利用来京开会的间隙,来到家中看望陈老师。左一、左四分别是习近平的同班同学。受访者提供
习近平在各地任职期间,除借来京开会等机会探望陈秋影老师外,还曾多次在福建、浙江等地与陈秋影会面。1996年6月,陈秋影因公前往福州出差,与已担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见面,“我接触到的文化、教育各界朋友,对习书记的工作作风和个人品质发自内心的肯定与称赞,都令我这个习近平少年时代的老师感到欣慰”。
稿费为老师买机票
2006年春季,师生再次在杭州相见,那时的习近平已是浙江省委书记。“这次的杭州之行,是一段让我终生难忘的宝贵经历。当时,正是习近平工作最为繁忙的阶段,国际国内的几个重要会议和大型活动,都正在杭州举办。作为省委书记,他的忙碌是可以想象的,但他利用周末晚上难得的休息时间,驱车来到我下榻的宾馆。师生相见,非常亲切。我们共同关心的话题很多很多,谈话内容涉及到了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陈秋影说,在师生二人自自然然的交流中,她又一次体会到深挚的师生之情是多么美好和珍贵。
那次,陈老师返回北京,工作人员说要为陈秋影订飞机票,原来是习近平特意嘱咐工作人员用他自己的稿费为老师订回程飞机票。
此后,习近平开始担任中央领导职务,师生二人见面已不是那么方便,但习近平仍然没有忘记陈老师。2014年习近平到海淀区民族小学和少年儿童一起欢度儿童节并且组织“六一”座谈会,他邀请陈秋影出席这次活动。“我坐在会场第一排,习近平特地走过来问候:‘陈老师,您身体好吧?’”,陈秋影很高兴有这次会面,并且赠送给习近平一本她自己的新著诗文册《荷风》。
在书的扉页上,她写下了这样的题词:“请近平同学阅存。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谢谢你,让老师体会到了世界上最高尚的这种快乐。”陈秋影微笑着回忆说,“我是天下最幸福的老师”。
记者手记:习近平眼中的好老师
陈秋影老师接受香港文汇报记者专访。记者 刘凝哲 拍摄
到北极寺陈老师寓所拜会陈秋影老师时,正值北京雨天,陈老师出门迎向冒雨前来的我们,自然而然地吟出郑板桥的两句诗:“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文汇是旧友,记者是新朋,文汇报报庆是九月九日 ,教师节是九月十日 ,真是好雨知时节啊,欢迎你们!”
陈老师身材高挑,步履矫健,目光明亮。她那一头白发梳理得十分自然而又耐看,她那充满热情和活力的言谈话语以及优雅的举止,使我们难以相信,这位有着数十年的教育工作经历和编辑工作经验的陈老师,竟然已是76岁的古稀老人了!
陈秋影有三个身份,教师,编辑,作家,而且是少儿出版界著名编辑,儿童文学领域的著名作家 ,后两个身份广为人知。但是直到习近平去年在六一节日活动中公开介绍陈秋影是他的中学语文老师时,陈老师桃李满天下的教师生涯方广为人知。对陈秋影采访之前,记者还抱着这样的疑问:为何一名初中语文老师会让习总牵挂至今? 经过长达近8个小时的采访,我们找到了答案,我们同样为这样德才兼备的老师深深折服。
陈秋影老师有一双十分明亮的眼睛,说到动情处会涌上一层泪水。“教师,就是要把全部热情和努力,用来热爱、了解和引导学生”,陈秋影从小立志当老师,她从不责罚、打骂学生,她认为孩子之所以懂事和美好,是源于周围环境中的关爱。
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是陈秋影为人师表的准则。“我会更新知识,不能让学生感觉乏善可陈,落后于时代”。退休之后的陈秋影,在继续从事儿童文学创作之外,还潜心国学研究,她参与主编《在国旗下的讲话•国学篇》,并且担任学钜大国学工程的顾问,她想在精力尚好的岁月中仍然致力于推动国学复兴的崇高事业。
师生之间的交往,充满正能量。正如习近平当年得知陈秋影著作出版时自豪的宣告“我的老师,现在已经是作家”那样,陈秋影一路为习近平从知青到大学生、从基层父母官到中央领导人而骄傲。
师生之谊,因纯洁而长久。陈秋影说,自己从未因个人问题麻烦学生,也从不会要求各种物质和荣誉,但对于别人的善意一定会回应,以适当的方式表达感谢。若不是习总书记专门邀请她出席座谈会,将老师介绍给媒体“曝光”,低调的陈秋影并不会向记者讲起这段长达50年的师生情谊。
在八一学校,陈秋影老师的对她教过的学生一视同仁的仁爱之心,与孔子主张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她的学生当中,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百姓,陈秋影老师影响他们一生的除了当时的教与学,更是人格的养成。
在公开讲话,习近平曾提出,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而在陈秋影老师身上,我们深深感受到这些。
八一学校:聂帅创办 红色传统
曾经的八一学校旧照。(来自:八一学校官方网站)如今的八一学校。(来自:八一学校官方网站)
八一学校是一所北京乃至全国知名的学校,它不仅在中高考等成绩上名列北京市前茅,更有悠久且不同寻常的红色历史。
陈秋影老师告诉记者,八一学校是在1947年3月1日,由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亲自提议创办的。当时,波澜壮阔的人民解放战争已经进入反攻阶段,为了解决战斗在前线的解放军干部子女的入学问题,聂司令员决定,在革命老根据地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成立一所小学。初始阶段,校名是荣臻小学,后来更名为八一小学。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晋察冀军区改称为华北军区。数年后,又改为北京军区。而八一小学的师生们,是在1949年3月随着华北军区进入北平的。新中国成立以后,八一小学的校址才逐渐固定在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附近一带。经过逐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增设了幼儿园和中学部,校名也由八一小学改为八一学校。
现在的八一学校位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核心区。学校校园面积156562平方米,建筑面积189661平方米。目前,学校集小学、初中、高中、国际部于一体,共有118个教学班,4200余名学生,教职工420多人,是北京市示范高中校。